2017读的书

  • 鞋狗
  • 黄金屋:宏观对冲基金顶尖交易者的掘金之道
  • 向着大地和天空,凡人和诸神
  • 未来简史
  • 边城
  • 八万四千问
  • 必然
  • 十年一梦 / 澄明之境
  • 球状闪电

鞋狗

说了不是商业书,只是耐克创始人功成身退之际讲述一下公司起源的故事。去年末今年初的时候本书火了一把,各路大佬推荐,应该致敬的意味多一些。大体就是些流水账,第一人称+海量细节让人看的很过瘾(不知道他是如何把几十年前的小事记得那么清楚,应该是有日记和笔记)。

最令我赞叹的是,他是怎样在创业初期找到那么优秀的合伙人和员工,初创团队简直黄金组合。全美最好的田径教练做研发,团队中有好多个全能的实干家,有见解,有智慧,有毅力。我感觉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当老板干出一番事业,却都无私地集合在一起,为耐克攻克道道难关。可见菲尔·奈特必然有非凡的领导力和凝聚力,或者是有极度非凡的好运气。最专业的田径圈子的人来做跑鞋、拥有一众能力突出的队友、有共同的热爱和愿景,创始人思路明确(当时金融系统普遍保守的风气下,一直保持高杠杆运作),再加一点运气 ,就是耐克能飞速成长的原因。至于之后成为帝国的历程,本书里篇幅不多,要去那些 MBA 案例课上找了。

黄金屋:宏观对冲基金顶尖交易者的掘金之道

本书讲的是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们的交易方法,看完后表示他们操作的级别太高了,又大多是主观交易,只能说思路有启发作用,实际帮助不大。全球宏观的市场节奏慢、容量大,被采访人可以对自己的头寸侃侃而谈,这点和我们做微观交易的截然不同。因为他们建仓后是希望认同他们观点的人是越多越好,所以还会去投资人会议上吹票,说服别人来抬轿。

大部分全球宏观的交易模式就是看类似《经济学人》之类的文章寻找交易机会,然后找合适的标的干一把。但可以看出风格各不相同,有的人对某国有想法之后就直接飞过去,找央行官员交流,有的就是在 bloomberg 上拉数据分析推演。其中还有一章是采访 Peter Thiel 的,原来他也搞过对冲基金,不过我查了下后来他的 Clarium Capital 连亏多年,经营的不咋样。有空可以考察下里面介绍的各家基金,之后表现如何,看看幸存者有多少。

希望以后有时间多学点宏观投资和全球经济的知识,也许对大类的配置有帮助吧。

向着大地和天空,凡人和诸神

如此诗意的名字,是一本海德格尔的导读。海德格尔就是读了N本导读和评论,还是不敢去看原著的存在。本书贯穿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将他最重要的意象和概念都加以解释了一番。包括存在和此在、世界、遮蔽与现身、领会、死亡、语言、技术、诗意地栖居于天地人神四重奏之间。前期关于普适的存在结构的那部分内容作为经典已经被解读过许多次了,探讨的是人应当如何在世存在。

人生的意义不是思考就能得到,不是静态的赋予,而是在被抛状态下去领会,去有所作为,从而在向世界现身的过程中实现存在的意义。

后期关于技术和存在的主题,海德格尔对技术是忧虑的,认为技术最终让人沦为一种标准化的资源,否定了人的存在。因为技术对人一视同仁,个人对其而言仅仅是一个数据点。比如现在普遍使用的文章、新闻推荐算法,对每个用户都是一样:推送当前热点,或者根据过去浏览习惯推送类似内容。如果一个人完全依靠公司提供的算法去决策自己的生活,那他就失去了作为人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持续地进行如何做人的新实验。海德格尔对此提出的应对方法,是要在天地人神四方之中找到自己栖居的方式。

让自己受到我们世界的限制,然后学会通过筑造和保养以让物尤为适合我们的四重整体,从而“把四重整体保藏在物之中”。当我们的做法融入此四方整体时,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具备了远胜于资源的重要意义,因为他们,也只有他们,会在经过调整后适应我们栖居世界的方式。结果就是,这些物只可作为我们所是的那种存在方式而被使用。最终,我们会因此在自己的地方体会到家一般的感受,因为我们的做法会只朝向我们这一方世界。

海德格尔的观点并非反对技术,只是给人们一个警示。说到底,那个不断进行新实验的自我也是一种算法,只是这种算法在结构、输入上对于每个人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所以海德格尔倡导抛弃普适的算法,采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是为栖居。而作为一名码农,我们的大地就是IT技术,我们能做的则是适应经济、文化、科技的限制,打造只为自己所是的算法、框架与应用。如此才能栖居于这一方赛博世界,体会到家的感觉,才能谈论自己的存在。

未来简史

《人类简史》作者新作,延续大历史风格,展望未来几十年人类是如何成为神,或者说如何创造出神然后让自己被淘汰的。开篇指明人类过去解决的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预测未来会关注的问题:延长生命、获得幸福、成为神。

随后两部分内容和人类简史有所重叠,为了便于和未来部分做类比,从人类信仰的嬗变这个角度来叙述。早期人类不认为自己特殊,因此信仰泛神论 -> 成为万物之首,神话转变为神和人两者之间的故事 -> 科学革命,以往需要与神签订契约得到的东西,可以用科技的力量实现 -> 上帝已死,人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 -> 人文主义三个分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差点统治世界,最终还是败给自由主义)、进化人文主义(极端后果) -> 当前的两大信仰:科技人文主义(以技术之力增强人类,实现人文主义)、数据主义。

关于未来,作者的几大论述:

  1. 人类之所以战胜动物,是因为通过文字、经济、社会,人类能更快速高效的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协同工作。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的胜利,不是因为其制度有多优越,伦理上有多完善,而是因为在历史背景下这是能更高效处理数据的组织结构。同样的道理,未来运算能力强大、无处不在的算法也会取代人类。
  2. 对于未来的算法主宰来说,人类总体是没有价值的,但可能有一部分超人是可以与算法合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
  3. 人类的意识有没有意义?既然自由意志并不存在,那更高级的智能也完全可以脱离意识存在。
  4. 数据主义的价值,是增加信息的流转和处理,是永无止息的记录、上传、分享。个人内心感受这种无法分享的信息,对于数据主义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5.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决策交给算法、人类整体进入退休状态、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到富人甚至可以永生成为神的地步)、算法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时候,社会、政治、生活、经济将如何变化?

本书在观点和理念上,和别的说未来的书大致相同,海德格尔几十年前已经把精髓点到了。人类的命运注定悲剧:从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最终被更高级的智能代替回归蝼蚁。主题虽然有点令人沮丧,但作者知识面之广,联想和归纳能力依然令人佩服。作为人文学者,对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和算法相关的描写都准确恰当。而且由于是展望未来,之前写历史时为人诟病的瞎几把联系不求论证的特点也无所谓了。不过整体读来没有想象中的震撼和畅快,有点水,感觉为了充字数重复扯了很多,毕竟懂得太多都塞一起也不容易。

我们这一代人,是否能见证书中所说的人类与智能算法新老交替时代的到来,尚且未知。但现在已然面临选择:是作为崇高的个人,走完人文主义的最后一段光彩道路;还是敢当科技先驱,为算法之神早日降临而奉献自己呢。也许兼而有之,才是不负诞生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最好活法吧。

边城

很早就听程序员前辈说,有一本叫“编程”的书很不错,今日一读果然不同凡响,却没料到是部集爱情、春梦、死亡、妓女、NTR 于一身的故事。从第一句开始,沈从文的语言就带来极大震撼:虽是白话却带有时代感的古朴,间杂着不能全然领会意思的方言,是神秘感、距离感,却又处处昭示着大巧不工;极致的干练,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字句就像故事里被清澈见底的酉水反复打磨过的玛瑙石子,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写意而悠远。

……但天不准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爷爷到溪中央于是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加寂静。

……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活的,各人自然也一定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

抛去故事不说,这些微观的字句本身就拥有引人入胜的魅力。而故事,于我而言只能当作看别人的生活,和我相隔80年时光1200公里之远的茶峒边城,是另一个封闭的世界。他们有的是我未曾有过的想法,他们做的是我未曾做过的梦。男子爱上姑娘,可以请长辈提亲,也可以在每个夜晚唱歌,连唱三年零六个月博得女孩首肯;相对于城市里快节奏自由恋爱的人们,是难以拾起的淳朴,无法感同身受,唤起共鸣比较难。这种淳朴,导致了爷爷的矛盾反复、从来不正面把话说明、令人心急的迂回,也许也就导致了悲剧的产生。读完《边城》让人感到郁闷,又带有一丝希冀,和生活本身简直是一样的。

沈从文在写人物心理的时候还是保持从来的简洁,这让故事里的生死离别都格外冷静,很多令人难熬的事态发展也都是平白直叙一笔带过。比如萧萧作为童养媳却怀了别人孩子,瞒不下去自杀未遂,被婆家发现真相,让娘家来人商量是杀了还是转卖给别的人家,这种放在电视剧里绝对是重头狗血撕逼大戏,却被几段话就草草交待过去了。这样残酷的事情可能在彼时彼地是广泛为人所接受的,而放在今时今日再配合这冷静的叙述,让人读来不得不内心震动。其实相对《边城》,我更喜欢《萧萧》一点,其中有许多复杂的情愫、想法和可能性,糅合在一起,是更具有现代性的故事。

说到 NTR 情节,一个就是萧萧带着自己未成年的小丈夫出去郊游,小丈夫专注于抓虫的时候,她和别人在草地上发生关系还怀孕了;还有一则是妻子在船上接客,丈夫躲在后舱无所事事又不敢出声。。这在现代是令人乍舌的场面了。关于妓女做生意,边城里有非常朴素的看法:

这些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

做了生意,慢慢的变成为城市里人,慢慢的与乡村离远,慢慢的学会了一些只有城市里才需要的恶德,于是这妇人就毁了.

使妇人堕落的,不是接客本身,而是被城市污染,变得势利、虚伪、惟利是图。存粹的身体交易,和别的体力劳动一样,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就能自然的提出,现在说来又感觉有点前卫,伦理道德风向果然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性工作者不能得到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也没有原罪,不应该歧视,要尊重她(他)们的劳动,比每天坐办公室的白领累多了。

八万四千问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新书,还是入门向的。我倒是希望他能写一些系统性的修行或研读指南,因为他是同时对佛教世界和世俗世界都很熟悉,且具有当代思维的上师。经由他解释的佛法更容易为现在的读者所接受和理解。本书对我比较有价值的,一个是讲解上师传承和活佛制度:学生也是有责任去考验上师的、现在年轻的活佛是被保护的太好而不懂世界的人、仁波切认为现在的活佛制度是需要很多改变的;还有一个方面是他对于金刚乘的推崇,金刚乘是更直接的道路,以后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下。

必然

KK作品,不能算是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说是对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跟踪,分成了12个方向来阐述,当然有些只能说是凑数的。

  • 形成 Becoming:永远会有新事物持续出现,现在只是新时代的开端,别说自己迟到了,最好的创业时机就是现在。在我看来,现在创业机会纵然很多,但将公司做好却很难,模式一旦经过验证就遭大公司抄袭,或者被迫融资烧钱竞争,可能最好的结果就是发展成型后被收购了。
  • 知化 Cognifying:在所有可能的产品中加入AI,未来的主要需求不是强人工智能,而是为每个领域训练的特殊模型。人和AI的关系螺旋上升:机器不断取代人现在做的工作,让人有能力去做更高级更有创意的工作。这一点上作者是比较乐观的,认为人力总有用武之地。但另一种可能是有相当部分的人在被机器取代后,无法向上走去做更高一层的工作的,机器取代的岗位和创造的新需求不成正比,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流动 Flowing:信息以实时数据流的方式呈现,即时性、个性化、可解释、可靠、Accessibility、实体化、可赞助、Discoverability等特性,都是增值服务。
  • 屏读 Screening:生活中的屏幕会越来越多,便携的,VR的,AR的。这点我比较关注,目前生活和科幻片里的差距很大部分存在于显示技术,还有一部分在于能源。
  • 使用 Accessing:共享经济、按需使用,“拥有”将会是一个逐渐落伍的概念。这个就要看国人的想象力了,我们现在是共享经济大玩家。另外Accessing也包含去中心化、平台化(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和云端。
  • 共享 Sharing:这里是指知识、技术和劳动的共享,比如开源软件、维基百科、众筹。关注的是如何大规模组织人们合作开发生产。
  • 过滤 Filtering:非常重要的一点,“注意力是我们唯一有价值的资源”,过滤的另一面是推荐技术,广告将持续重要,只是改变了形式,以推荐,精选,炒作等方式获得关注。
  • 重混 Remixing:现有的文字、音乐、视频、游戏被截取、改造、重新编排,每个人都能进行自己的创作,在将来只会变的更频繁更方便,比如制作一个表情包之类。这对未来的版权法律系统是一个挑战。
  • 互动 Interacting:VR、AR甚至黑客帝国,开放世界的游戏。总之就算离开现实世界,也有很多数字世界能让你耗费人生。
  • 追踪 Tracking:会有无数的传感器被发明来跟踪任何事物,将现实搬入数字空间的重要一步,就是量化自我:饮食、体质、睡眠、心情、血液、基因、位置。统计结果会对现实改进有指导意义。隐私也会是一个慢慢被改变的概念。
  • 提问 Questioning:搜索引擎只是提问的初级形态,Siri或者Watson都试图提供高质量的问答体验。
  • 开始 Beginning:没说什么。

书里的几个方向,都是当前科技创业者可以关注的点,总结分析的很全面,比起KK以往的书,少了哲思和遐想,多了一点实用意味。

十年一梦 / 澄明之境

《十年一梦》被誉为《中国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有特色的一点是青泽只花了很少篇幅讲自己赚钱的事迹,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和别人亏钱,或者在市场中煎熬的心路。所以他说此书的本意是提醒读者期货市场的风险,这一点我是信的。除此之外,本书连同《澄明之境》,都属于新手向。澄明之境号称讲交易哲学,其实翻来覆去就讲了一件事: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统,整体还是比较水的一本书。有价值的可能就是讲策略的章节,简单介绍了他目前的交易系统:

  • 主要策略并非机械的趋势跟踪,是属于趋势+结构。结构内,价格运动随机无序;结构外,价格运动有很大的有序性和必然性。
  • 资金曲线回撤的话可以暂停交易一阵。
  • 使用试探加码,一般正金字塔加仓。确定性很高时可以倒金字塔加仓。
  • 主张宽止损,只有在市场突破的临界状态,未来走势非此即彼,可以重仓+紧止损。

作者确实有文科生风范,本来很浅显的一些想法会反复从各种角度阐述,把古今中外能搭上边的思想都引述对照一番。其实抽象到一定程度,很多思想都是相通的,尤其是那些模棱两可的圣贤语录,但并没有实际上的借鉴意义。总的来说两本书迅速翻一翻即可,对于新手的教育意义更大一点。

球状闪电

想象力的享受,宏电子的设定很浪漫。而追寻球状闪电的整个过程,让人真的有身临其境在搞科研的感觉,从假设屡屡被推翻、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到灵光乍现的突破,天外飞仙的理论逐步被验证,看的很爽。

至于文学的部分,只能一笑而过了。人物刻画惨不忍睹,大刘只要给出一个设定:“这些人都是一生只为追寻一个目标,别的所有都能放弃”,然后就能随心所欲的写那些单薄苍白的人物了。情节也是头重脚轻,“我就是想写研究球状闪电的部分,后面的情节就是应付应付随便交代一下”的感觉跃然纸上。文笔么,感觉就像程序员在写代码,哪一句是转述的,哪一段是听说的,都要非常严谨的阐明,恨不得要在头尾加上花括号。那段林云和她爸用对话的形式交代她成长的心路历程,让人尴尬的只想快进啊。这么一对比,其实三体真的好很多了 ┐( ̄ヮ ̄)┌